查看原文
其他

渡边淳一:结婚的好处和坏处|悦读

2015-12-28 渡边淳一 中国好书



文|渡边淳一


幸福是“谦卑之态”


以前,有一位名叫中城文子的和歌诗人。突然提到这个名字,我想大多数人都不曾听说。她出生于北海道的带广,是战争结束后不久,和寺山修司等人一起彗星般出现在日本和歌界的女诗人。


可是,她年纪轻轻就得了乳腺癌,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,是不治之症。但即使失去了乳房,她仍然继续追求着奔放的爱。留下一本和歌集《丧失乳房》后,31岁的她英年早逝。


川端康成还为中城文子的处女和歌集《丧失乳房》写了序,其中的许多首名作流传至今。


“昔有浪女遭割乳,吾亦丧乳同堪怜。”


既有这样令人窒息的和歌,也有下面这样温情脉脉的和歌:


“俯身为君系鞋带,幸福有此谦卑态。”


我想将这后一首和歌作为我所考虑的“幸福”的定义。


这首和歌一看就能懂。意思是说,曾经和相爱的人一起走路的时候,看见他的鞋带松了。于是,她说“等一下”,蹲下身子,帮他把鞋带系上了。


这时候,她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幸福。


同时,她发现幸福并不是那么遥不可及、那么高不可攀的东西,它就在自己身边,就在人们意识不到的地方。


这首和歌,鲜明地表达了她对男友深深的爱和对幸福独到的理解。


写这首歌的时候,她30出头。


她是北海道带广市一家大和服店的千金,19岁结婚,30岁时已育有三个孩子了。但是,她的婚姻生活并不长久。她离了婚,在一个人养育孩子的过程中,罹患乳腺癌,开始了与病魔的斗争。


她离婚后不久、患病之前,和带广畜产大学的学生坠入爱河,沉醉于转瞬即逝的爱情。


这首和歌就是在那场短暂的恋爱中写成的。


我想,那时候,她一定怀抱着许多期待与希望吧。


可以的话,她想再结一次婚,组建一个安宁的家庭。她希望孩子们早些长大,变得坚强。她还想安抚老父老母,尽尽孝道,以前曾给他们添了很多烦忧……


她一定描绘着数也数不清的梦想,期盼着这些梦想若都能实现的话,该多么幸福啊。然而,残酷的现实是,一个愿望也实现不了。她可能会觉得,自己投生的是一个多么不幸的星宿啊。


在那些日子里,唯一能让她心情愉悦的,就是和那个年轻大学生互相依偎、倾诉衷肠的时候。


可是,在那个乡下小镇里,他们是不可能自由而公开地见面的,就连并肩走路也是困难重重。


一次她和他偶然相遇,两人在大学附近的落叶松林里散步。


她无意中往下一看,发现他的鞋带松了。


她赶忙说“等一下”,蹲下来为他把鞋带系紧。


当时,他站立不动,低头看着脚下,在他的注视中,她为他系紧了鞋带。


在旁人看来是那么微不足道,对当事人来说也只是很平常、很偶然的一道小风景。


但是,她就是这样为他系鞋带。从这些琐碎的不足为奇的小事中,她感受到了无比美好的幸福——这正是她对于幸福的新发现。


她发现,幸福并不是什么可望不可及的东西,只要寻找,它就潜藏在自己身边。


不久,她就患上了乳腺癌,以当时的医疗水平来说是不治之症,3年后,在她31岁的时候就早早谢世了。


那段时间,她将各种各样的思绪寄托于一首首和歌,编成了和歌集《丧失乳房》。


可以想象,在那段时间里,她肯定有着无数用语言难以表达的苦痛与悲哀。


但是,她知道身边还有许多小幸福,于是不断去寻找、去追求,时常回想起和他在一起的幸福瞬间,走完了属于她的人生旅途。


健康就是幸福


下面说说我自己的真实感受。一直以来,酒足饭饱之后,我会站在便池前小便。


有时候,看着小便溅到洁白的便器上面,我会偷偷发出感叹:“我真幸福啊。”


然后,我会对着顺畅排出小便的自己的肾脏、膀胱以至尿道,轻轻道一声谢。


看到这儿,可能有人会说“这有什么新鲜的嘛”,“喝了水当然会小便啊”。


其实,并不是像大家想的这么简单。


喝了水会排尿,其整个过程是,肾脏从流经的血液中把水分抽出来,输尿管负责把这些水分运送到膀胱,膀胱将水分蓄积到一定量之后,适时从尿道排泄出去。


这期间,我身体里的无数细胞,执行着各自被赋予的使命,拼命地工作。


如果其中某一部分发生了故障,尿马上就会被堵塞,尿不出来了。


实际上,这方面的病症有很多种,很多人因此而受苦。


例如:接受人工透析的人肾脏机能减弱,小便就不能顺畅地排出,所以要尽量控制饮水。喉咙干渴得不行的时候,就摄取一些酸的食物等,每天都要这样倍加小心。


即使这样还是不行,于是一周要去两三次医院,躺在病床上,进行血液透析,而不是导尿。


如果不坚持做,马上就会排不出尿,人就会越来越接近死亡。


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样的病人后,就能够切实地感受到畅饮了啤酒之后,想要小便就去厕所排尿,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了。


如果这样仍觉得不幸的话,那么只能说你忘记了身边重要的幸福,对它熟视无睹。


结婚的好处和坏处


不言而喻,无论是已婚的还是未婚的女性,对于现状都有各自的看法。


比如,结了婚,有了孩子的女性,既要忙于带孩子、做家务,又要为节省生活费精打细算。再加上与新婚时候相比,因丈夫骤变的态度等等而抱有各种各样的不满,所以有很多人会觉得“还是单身好啊”。


另一方面,未婚的人觉得一个人太寂寞,希望有谁能给自己温柔的呵护,但是又找不到合适的男人。这样下去的话,可能一辈子都不会结婚——不对,是结不了婚。一直这样下去真的可以吗?于是,她们可能就会想“唉,真想早点结婚啊”。


听了这两方的意见,觉得双方似乎都有道理,但是,稍微拓宽一下视野就会注意到,她们说的都是对自己不利的一面。


结了婚的人,身边就会有一个令她安心的伴侣,每天一起吃饭,轻松谈笑。等到生了孩子后,会受到亲戚们和周围人的祝福,形成一个新的家庭。这些快乐是什么都替代不了的。


而独身的人呢,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支配所有的时间和金钱。回到自己家里,可以横躺在沙发上,不用在意任何人。还可以一个人放松地喝着小酒,随意看自己喜欢的电影。泡澡的时候,可以想泡多久就泡多久,之后还可以不用顾虑任何人,酣畅淋漓地享用属于自己的业余时间。不用说,谈恋爱的话,也不会有任何负罪感,可以随心所欲,尽情地陶醉其中。


无论结了婚还是没有结婚,各有其有利之处,但是人们总是忽略这一点。


过去,结婚生子组建家庭,被认为是很平凡的事。结婚是“很正常”的,独身则被看做是“异常”的。甚至有过一个时期,没有结婚的男人被认为没有信用,没有孩子的夫妇会遭白眼。


其实,结了婚和没结婚并不存在对与错的问题。有人觉得生了孩子真好,也有人觉得没孩子很轻松。


随着家庭形态日趋多样化,婚姻形态也发生着改变,离婚率在急速上升。


有人把离过婚的人叫做“一个叉”。我认识的人里面也有不少经历过离婚的,但是他们积累了难得的宝贵经历,所以我一直叫他们“一个圈”。离过两次婚的人就叫“两个圈”,以表示两层同心圆的意思。


对人的思念和爱情会经常转移,并不总是停留在一处。


年轻时邂逅的两个人一直相爱到死。假使真的有这样一对男女,那他们俩一定是奇迹般的性格合拍,或者两人都是安于现状的人。


在悠长的岁月中,夫妻之间会出现无数次想法偏差、意见相左,不少人因此而分道扬镳。


这也是由于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本身的不合理性,正因为如此,在教堂举行婚礼的时候,夫妇才要互相发誓“永远相爱”。


但是,人们不会逼问一个爱吃拉面的人:“你会一直到死都吃最爱的拉面吗?”因为喜欢就是喜欢,你不管他,他也肯定会去吃的。


而让他对神发誓“永远爱这个人”,正说明持久不变的爱是多么困难。因为这是和人的本性背道而驰的难题,只不过受到社会道德的约束而已,所以不可能所有的人都能遵守。


说得明白一点,结婚就是用丧失激情换来一个身心安稳的场所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,是好处同时也是坏处。


对于这二者接受和理解的方式不同,幸福感也会随之改变。


真心话“想做什么”和原则话“必须做什么”。


一般来说,男性往往比女性更加容易受到“思维定式”的影响,他们的内心被隐形的枷锁重重束缚着。


和女性相比,男性属于社会性的动物,所以比起“自己想做什么”来,他们更偏向于优先做那些自认为“必须做的事”,或考虑到自己的身份,觉得责无旁贷的事。


在这一点上,女性不像男性那样爱耍酷、爱逞强。比起男人来,她们是积极意义上的以自我为中心,一事当前,优先考虑自己是否合适。


在东京,“武士未进食,亦用牙签剔牙”成为男性之美。


压抑自己的欲望,一味追求外表和体面,爱与性是隐秘苟且之事,这种观念一直大行其道。


用理性控制自己的感情受到人们的推崇。如果看见向女性献殷勤而博得女人欢心的男人,有人就会嘲笑他是个只会追在女人屁股后面跑的软骨头,不配称为男人。其实,嘲笑他的人却在内心里羡慕他追求女性很有一套。


这种男人嘴上说着禁欲是好事,可那种欲望和愿望越压抑就越发增强,结果就去隐蔽的花街柳巷悄悄解决问题,真是可怜可叹。而且,这种两面习性至今绵延不绝。


不过,近四五十年来,此类旧时代的男性美学正在逐渐崩溃。


战后,女权主义抬头,随着女性步入社会,经济独立的女性也快速增加,与之相伴而来的是朝着女性社会的转向。


过去,评价男性的时候都是以男性的价值观作为标准的。


高学历、高职位、高收入、在大公司工作、东大法学系毕业后在财务省就职,等等——用这些有形的、一目了然的标尺衡量一个人成为时尚。


可是,现在仅仅靠着男权社会的残余——一元性的评价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,因为女性文化已经成为不能无视的存在了。


“你到底打算怎么样?”“你想什么呢?”“你喜欢我吗?”“喜欢就明白地说出来”——不允许有灰色地带的女性话语势头正劲,尊崇沉默和暧昧的男性话语现如今正在迅速失去价值。


以前,女性对于男性的评价里面也含有以“男权社会”为前提的因素。过去的“三高”——高学历、高收入、高个子——就是这样的例子。


但是现在,女性经济上也开始独立了,可以去挑选男性了,因此她们的择偶标准发生了很大变化。比起被社会广泛认同的成功人士来,对自己温柔体贴、心地善良、使自己开心的男人,分数要高得多。


感动能力也会衰退


正如身体变硬后,运动能力相应减弱一样,心灵变硬了,感动能力也会下降。


渐渐地就会感应不到灵光一闪般迸发出来的新点子,久而久之就不能适应变化,以至连生存下去都变得越来越难了。


如果只是身体上的衰弱,还可以依靠各种各样的辅助器械,勉强应对。可是,感动能力完全发自人的内心,没有可以辅助的工具。


如果心灵变硬而失去柔软性,在某种意义上,问题比身体变硬还要严重得多。


那么,如何保持心灵的柔软性,使之不衰老呢?


为此,首先要有意识地去做的是,为一些芝麻大的小事而感动。


看到路边盛开的花,便发出感叹:“啊,多漂亮的花啊。”


斟了茶看到茶叶竖起来,便期待起来:“今天可能有好运。”


乘坐出租车没有遇到红灯,便拍拍膝盖说:“嘿,真是Lucky!”


“真漂亮!”“啊,太好了!”“真幸运啊!”哪怕是自言自语也行,只要说出来,效果就大不一样。


我怎么可能为这么无聊的事感动啊?千万不能这么想。就像经常活动身体、增加负荷能够减缓衰老一样,心灵也要多加感动,不然很快就会硬化、生锈的。


“男人就应该沉默寡言,不该为小事所动。”


这也是不能适应变化的武士社会传承下来的愚蠢教条。要扔掉这种拘束,将心里所想的尽量说出来。


只要有一点点觉得不错,就用语言表达出来,即使是口头也可以,不必深思熟虑之后再说。虽然只是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,恰恰是预防心灵的功能性萎缩的特效药。


各种各样的才能


所谓才能,并不仅仅指展露于外的灿烂夺目的东西。


能够将讨厌的事马上忘在脑后,夜夜能安睡,能忍受呵斥,能心无旁骛地投入一件事是才能;吃东西不挑食,对各种事情都怀有兴趣也是才能。而且,其中很多都是没有表露在外,只有非常亲近的人才知道的才能。


正因为如此,很可能你拥有许多不为人所知的才能,而你自己也没有好好去发挥,把它们忽视掉了。


那么,如何将这些才能加以施展,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呢?


在此,最要紧的是,无论多么微小的事,凡是好的地方就要大加赞扬。特别是对小孩,赞扬是十分重要的。


当然,也不能惯坏小孩。早上起床要问好,吃饭不能挑食,这些规矩必须严格加以培养。


除此之外,如果孩子做了好事,就要及时夸奖孩子:“真棒啊,宝宝太厉害了。”“妈妈真的好感动。”孩子听到夸奖会特别高兴,得意忘形起来。


不用说,孩子是单纯无邪的生物,让他们得意是很容易的。


所谓才能,正是从这种得意忘形中发芽的。


即便碰到了讨厌的事,也要告诉孩子“没关系的”,“这种事没什么大不了呀”,并鼓励孩子“你一定能做到”,成功了的话,就夸奖孩子“真了不起啊”,使孩子增加自信。


既已成年,却总是得不到他人表扬的人该怎么办呢?


这种人不要消沉,首先要自己夸奖自己,肯定并包容现在的自己。在此基础上,如果能得意忘形就更棒了。


虽然被人说过“别登鼻子上脸”、“别太放肆”,却从没听过“得意忘形起来吧”。


既然别人不对你这么说,你就自己得意忘形好了。


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,因为总是沉默,不付诸行动的话,就一事无成。


总之,得意忘形时,心情和身体状态都会变好。不用在意别人的嫉妒,你可以想——啊,自己现在状态好得都被别人羡慕了。


大体上,长寿又有精神头儿的人,多是唯我独尊,或者不太听别人的话。并不是说完全不听取别人的意见,是只听重点,剩下的就左耳进右耳出了。这样既可以回避不良的应激反应,又可以提高注意力,还可以每天过得不沉重,成为生活快乐的原点。


“钝感力”活用法


据我所知,比起感情细腻、天真纯朴的人来,经过历练的坚强的人,在其漫长的人生中似乎更能达成有意义的事业。


整天在意周围的人,总是神经紧绷的话,就会心神疲劳,想不出好的点子来。


从这个意义上讲,要尽可能把孩子培养得豁达一些,这一点很重要。


从小时候开始,孩子就被家长灌输要好好学习,仿佛成绩就是衡量一切的气压计。以这样的教育方式培养出来的孩子踏上社会后,一旦遇到挫折,马上就会意志消沉,一蹶不振。


这样的人太软弱,太没出息了。


与此相对,完全从自己的兴趣出发,喜欢什么就动手尝试的孩子,已从小习惯了被大人训斥,所以不会因为一点小事就消沉。


被妈妈歇斯底里地骂了一顿,尽管也会多少反省一下,但他心里想的却是,妈妈一会儿骂累了就不骂了吧。


有了这种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精神就好办了。因为这种钝感正是使各种能力开花结果的原动力。


因为做了什么错事而挨了骂,那么马上就改正,该反省的就反省,但是挨骂这件事忘得越快越好。


而且,要尽量做到只想起被夸赞的事来恢复心情。特别是男孩子,具有被训斥了也不消沉,脸皮厚厚的钝感力是很必要的。


这种迟钝感觉的优点是,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能够重新爬起来,不胆怯,不拘泥于小事,豁达大方。


什么都意识不到,没有反应只是单纯的迟钝,然而,碰到不快的事或遭遇失败不耿耿于怀,马上忘掉,重拾积极开朗的心态,继续向前迈进的能力才是钝感力。


知识加上体验成为智慧。并不只是了解某件事,而是向前迈进一步,在体验中学习。


在现实生活中,比起知识来智慧更加重要,越是智慧丰富的人,抓住幸福的机会就越多。


左耳进右耳出


所有人际关系开始的第一步,都要首先表达自己的心情。如果很感谢,就说“谢谢”,没有那么感谢,也姑且说“谢谢”。还有,见到认识的人要问候“你好”。


不能因为想不起来对方的名字就想逃避或者急着拐弯,叫不上名字也能站着说几句话的。


看见别人的狗跑了过来,也可以问声“你好”。虽说无意中和别人打了招呼,也不会挨骂的,因为亲切感会增进别人对你的好感。


男人主动和女孩子搭讪的话,有的人就会说“那家伙很轻浮”、“吊儿郎当的”,其实这是嫉妒,所以不用放在心上。因为他们羡慕能轻松地和女孩子搭话的人,自己也想那么做,但是又不敢,所以想给别人捣捣乱。


将好感压抑在心里,冥思苦想,闷闷不乐,不如先轻松地试着说出来,这样对身体和精神卫生都有好处。


有的人会由于别人向他示好而害羞困惑,却没有人会感到讨厌。


即便不是马上变成亲密的关系,但只要让她知道你喜欢她,对她来说,你就会成为一个特别的人。而且,交流的能力也不只是去跟别人沟通,当一个好的听众也很重要。


这时,最重要的是不要太进入角色。觥筹交错、身心放松的气氛下,对方说的话几乎都是自我吹嘘、牢骚抱怨或别人的坏话之类。这种时候的诀窍就是,做出倾听的样子,但要左耳进右耳出,不往心里去。


听对方说话时,不要义愤填膺地发出“这太过分了!”“怎么会这样啊。”等等否定性的话,不如说“哦,是这样啊”来肯定对方说的话,因为对方不是想要听评判,只是想有人听而已。


面对别人发牢骚和抱怨,只要在旁边倾听,就帮了对方很大的忙。



(来源:《幸福达人》,作者:渡边淳一;译者:竺家荣)


【往期精彩】

《中国好书》公众平台向您约稿

善待你所在的单位|深度好文

金子其实不会发光│周末好文

谁的职场不委屈... | 周末好文

吃进去的不是食物,是命运 | 好文

你的层次决定了你看到的风景 | 好文

王石:选懂规矩的人共事!|悦读

梦想不是坦途,有时它会跟你捉迷藏 | 悦读

从“朋友”看时代的缩影与小人物的命运|悦读

《这就是我》:坚持自我,也允许别人坚持做自己

我们看八卦娱乐圈,何尝不是在看自己?|深度好文



在这里,分享中国好书!

欢迎推荐好书到微信@CHNbook | 新浪微博@中国好书。

荐书:将图书出版信息以附件形式发至dushu1949@sina.cn;

投稿:将书评(注:城市-署名)投稿至dushu1949@sina.cn;

回复SD可以阅读到最近一期。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